文章專區 / 保險知識 / 竊盜險是什麼?兩大重點計算竊盜險理賠金額

竊盜險是什麼?兩大重點計算竊盜險理賠金額

竊盜險是什麼?兩大重點計算竊盜險理賠金額

對於車主為什麼需要加保竊盜險(失竊險)的理由總是眾說紛紜,明台產險認為最核心的理由是,相比祈求治安的穩定,其實應該將愛車失竊的風險交由保險公司承擔。明台產險發現,多數車主並不了解竊盜險是什麼,甚至對於竊盜險保障範圍的認知與保險公司不一,導致在理賠程序時,容易在汽車零件、配件項目是否理賠,與保險公司發生糾紛。車主如何確保在愛車失竊時能獲得期待的保障,取決於在投保前是否充分了解竊盜附加險!快跟著明台產險,一篇帶您了解竊盜險理賠計算方式,選擇適合自己的竊盜險方案!

竊盜險是什麼?

竊盜險全稱汽車竊盜損失保險又名「失竊險」,是指在保險期間內,保車因遭受偷竊、搶奪、強盜所致之毀損滅失,亦包含保車失竊尋回之修復費用,由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。

要注意的是,竊盜險的保險標的為汽機車主體,僅在整車失竊的情況下才會啟動理賠。如果不是整車遭竊盜,而僅是車內的零件、配件單獨失竊的情形,就不在竊盜險的承保範圍。

竊盜險不保事項有哪些?

非竊盜險承保範圍項目

  1. 存放於車內之衣物、用品、工具等。
  2. 未固定裝置於車上之零件、配件(例如:手機平板架、車用菸灰缸等)。
  3. 輪胎、備胎(包括內胎、外胎、鋼圈及輪帽)。
  4. 因車主之家長、家屬、受僱人、被許可使用或管理之人等竊盜、侵佔行為。
  5. 固定裝置於被保險汽車之零件、配件非與被保險汽車同時被竊所致之損失。

可透過加保「附加險」將特定不保事項納入承保範圍,如:非整車失竊,而是固定裝置於車上之零件、配件(例如:後視鏡、音響等)單獨失竊之情形。
明台產險推薦加保:汽車竊盜損失保險零件、配件被竊損失附加條款

竊盜險理賠費用怎麼計算?

有些車主以為整台車不見,保險公司就該賠償當初買車的錢。其實這種想法並不正確!因為竊盜險理賠費用的計算中,有兩大參數:「折舊率」「自負額」

重點一:竊盜險折舊率

車輛的價值從出廠後就開始算折舊,當然在保險中亦是如此!竊盜險理賠會依照保險單生效日至保險事故發生時,根據保險年度所經過的月數,有相對應的折舊率計算理賠金額(詳細可參閱至下方表格),折舊率會隨著時間的經過越來越高,事故發生時可以獲得的賠償金額就越少!

汽車竊盜險折舊率、賠償率表

車種自用小客車營業用車
本保險單生效日至保險事故發生時本保險年度經過月數折舊率(%)賠償率(%)折舊率(%)賠償率(%)
未滿一個月397892
一個月以上未滿二個月者5951090
二個月以上未滿三個月者7931288
三個月以上未滿四個月者9911486
四個月以上未滿五個月者11891684
五個月以上未滿六個月者13871882
六個月以上未滿七個月者15852080
七個月以上未滿八個月者17832278
八個月以上未滿九個月者19812476
九個月以上未滿十個月者21792674
十個月以上未滿十一個月者23772872
十一個月以上未滿十二個月者25753070

重點二:竊盜險自負額

自負額係指保車發生竊盜險承保範圍內之損失時,被保險人對於每一次損失,必須自行負擔的金額,保險公司僅對超過自負額的部分負賠償責任。因此,當保車因失竊發生損失時,除了折舊問題外,還須考量到自負額,故賠償金額不會等於投保時的保險金額!

竊盜險之自負額是採比例方式,分別為每一次損失之10%或20%,自負額越高保費就會越便宜,但相對被保險人能領到的理賠金額則會愈少。

若不想負擔自付額比例,可透過加保「無自負額附加條款」,以少額保費免除自負額負擔。

明台の小提醒
目前網路投保尚未提供「無自負額附加條款」,若想投保「無自負額附加條款」的車主,可以聯繫明台的業務員或臨櫃投保喔!

簡單3步驟計算竊盜險理賠金額

  1. 確認竊盜險保險金額(因車種、出廠年份不同,投保時保險金額亦不相同)
  2. 先扣除月折舊(若有加保免折舊條款且達到全損條件時,則不會扣除月折舊)
  3. 再扣除約定自負額(10%或20%,若有加保無自負額條款,則不須負擔自負額)

(1)-(2)-(3)= 保險公司最終須支付竊盜險之理賠金

竊盜險這樣保,保障額度大提升!

如果想要加強竊盜險保障功能,明台產險建議車主們投保竊盜險時,記得加保「無自負額附加條款」或選擇較低的自負額(10%)之方案,搭配加保竊盜險全損免折舊附加條款,若不幸愛車全車發生竊盜損失時,可以免除每月折舊及免除/降低自負額,大大增加竊盜險保障額度喔!

文末提醒
※本文章之著作權為明台產物所有,嚴禁以任何方式擅自引用或轉載。
※本頁面內容如涉及保險契約之權利義務,最終解釋仍須依保單及各險種條款為主,保險攸關自身權利,收到保單後請即刻審閱內容及條款。
※本頁面所整理之資訊僅供參考,詳細資訊及限制仍依相關單位所載說明及其官網內容為準,或逕洽該單位詢問。
※如本頁面內容若有變更或更新,將不另行通知。

Scroll to Top